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資訊產品開發與維運的12項修練-12 Practices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Information Products

  有鑑於先前在LinkedIn分享「害怕資訊技術」的職場現象,決定寫下這一篇淺顯易懂文章(希望真的是淺顯易懂!)來向大家科普一下。我會以「資料處理」說明6項常見的資訊基礎建設,以及以「應用程式系統」說明另外6項,總共12項資訊基礎及其任務角色,本人並非完全熟練這12項要點的實作,但隨著工作任務的推進,與經驗、技術的累積,實作能力也將持續進化,歡迎多多交流。

As the viewpoint "fea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red on LinkedIn before, I decided to write this easy-to-understand article (I hope it's really easy to understand!). About the category "data processing", I'll show 6 commo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about the category "application system", I'll show another 6, a total of 12 and their task roles. I'm not fully proficient in these 12 key points. However, as work tasks executed and experience gained, my abilities would be better. Any discussion and viewpoints are welcomed.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CHANGING!轉型地圖:在變動時代創造新選擇》(Creating your own transformation map)-聆聽關於你我工作觀與人生觀的故事

  我的朋友總是會出其不意地給我驚喜,這次是持香時間久的香水,以及這本由作者Sandy Su(蘇盈如)親簽,署名給我的《CHANGING!轉型地圖》,真的是莫大的榮幸(開心🥰,雀躍地跳了起來!)。

  與多數的人相比,我關注職涯發展的程度,可以被視為工作狂了,即便週末休假,我的腦袋可能還在想工作的事情、技術的問題、學習的目標、想讀的書籍,腦袋處於一種很難閒下來的狀態,深怕失去了競爭力一樣;本書作者為國際獵頭,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們,並聽過大量的人生故事,故以精選的故事說明如何有韌性地面對動盪的世界,並提供讀者盤點職涯的工具,強調掌握職涯的重要性。

  忙碌之餘,也該靜下心,好好規劃未來發展,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了,讓對於工作過於躁動不安的內心,可以平靜地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影響每個人一生的人際課題

  現職所在的「TEJ台灣經濟新報」,早期業務重心放在期刊的編纂,因此公司就像一間小型圖書館,有眾多的藏書。今年0403花蓮地震將公司的書架震得東倒西歪,也因此公司開放書籍認領,讓我有機會取得這本十年前出版(2014年),由尼可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著作,陳信宏與崔宏立共同譯註的《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揭開心智運作的真相》(Mindwise: How We Understand What Others Think, Believe, Feel, and Want)

  如同在LinkedIn上所陳述的,我身兼了ESG研究員、資料工程師、系統專案經理、DevOps4種職務角色,其中PM的角色可是讓我吃了苦頭:與客戶的溝通,往往得經歷冗長且難以聚焦彼此觀點的會議;與同事的溝通,又得不斷嘗試打破對方的防衛心,用盡談判技巧讓大家接受專案必須執行的工作項目。多虧了「大人學-專案的談判與協商」這門課的幫助,讓我擔任PM角色時所需的談判能力進步不少,但是工作人際關係的問題仍是沒有解決。

  記得我剛到職,擔任單純的資料工程師時,我只要和同事討論好他(她)們想要的概念,我就可以把所需的資料程式撰寫好,彼此的能力相輔相成,合作還蠻愉快的;但是接任PM之後,不再只是單純執行同事的任務,而是必須將專案任務派發給同事共同執行時,就遭到了頑強抵抗,過去一年的順暢合作經驗,瞬間化為泡影,演變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被同事如此巨大態度的轉變所針對,我想沒有一個人會高興的,尤其是自己過去以累積的專業技能與經驗解決大家的問題,最終卻被如此對待,實在情何以堪。

  有鑑於此,我才會選擇閱讀這本書,畢竟人心的判斷與所選擇的應對方式,不會是只有職場上才會出現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到的課題。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Flask網頁開發 - 第二版 - 應用程式開發介面、測試與部署 (6)

  來說明這本由Miguel Grinberg著作,賴屹民翻譯的《Flask網頁開發 第二版》(Flask Web Development, 2nd Edition),本書的撰寫方式如同網頁開發人員新增應用程式功能,每新增一項功能,就會有新的章節說明這樣的新功能,是使用什麼樣的技術製作而成;由於網頁應用程式具結構性,程式碼之間的撰寫與修改是息息相關的,故作者有提供Repository供讀者檢視與試驗。

  我們可以依照本書各章節的順序,逐一檢視各章節在Repository對應的 Branch,藉由各個Branch的切換與推移,可以學習、理解與推演作者修改程式的邏輯,這對於Flask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Flask網頁開發」系列網誌,整理的方向也只是羅列修改方向一致的各個Branch,統整為較容易查找的功能主題,並輔以註解說明特殊模組、套件的API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對於完全沒有網頁應用程式開發經驗的讀者來說,依舊是極度難以理解的一系列筆記,建議還是得先學習好Flask的基礎,再掌握好本書作者訂定的目錄框架,最後才能掌握住本書的程式開發方式。

Flask網頁開發 - 第二版 - 部落格文章、追隨者與評論 (5)

  來說明這本由Miguel Grinberg著作,賴屹民翻譯的《Flask網頁開發 第二版》(Flask Web Development, 2nd Edition),本書的撰寫方式如同網頁開發人員新增應用程式功能,每新增一項功能,就會有新的章節說明這樣的新功能,是使用什麼樣的技術製作而成;由於網頁應用程式具結構性,程式碼之間的撰寫與修改是息息相關的,故作者有提供Repository供讀者檢視與試驗。

  我們可以依照本書各章節的順序,逐一檢視各章節在Repository對應的 Branch,藉由各個Branch的切換與推移,可以學習、理解與推演作者修改程式的邏輯,這對於Flask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Flask網頁開發」系列網誌,整理的方向也只是羅列修改方向一致的各個Branch,統整為較容易查找的功能主題,並輔以註解說明特殊模組、套件的API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對於完全沒有網頁應用程式開發經驗的讀者來說,依舊是極度難以理解的一系列筆記,建議還是得先學習好Flask的基礎,再掌握好本書作者訂定的目錄框架,最後才能掌握住本書的程式開發方式。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Flask網頁開發 - 第二版 - 使用者角色與個人資訊 (4)

  來說明這本由Miguel Grinberg著作,賴屹民翻譯的《Flask網頁開發 第二版》(Flask Web Development, 2nd Edition),本書的撰寫方式如同網頁開發人員新增應用程式功能,每新增一項功能,就會有新的章節說明這樣的新功能,是使用什麼樣的技術製作而成;由於網頁應用程式具結構性,程式碼之間的撰寫與修改是息息相關的,故作者有提供Repository供讀者檢視與試驗。

  我們可以依照本書各章節的順序,逐一檢視各章節在Repository對應的 Branch,藉由各個Branch的切換與推移,可以學習、理解與推演作者修改程式的邏輯,這對於Flask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Flask網頁開發」系列網誌,整理的方向也只是羅列修改方向一致的各個Branch,統整為較容易查找的功能主題,並輔以註解說明特殊模組、套件的API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對於完全沒有網頁應用程式開發經驗的讀者來說,依舊是極度難以理解的一系列筆記,建議還是得先學習好Flask的基礎,再掌握好本書作者訂定的目錄框架,最後才能掌握住本書的程式開發方式。